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8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的辩证思维

    为真理”,这些与大乘佛法的不否认客观存在,而仅以主观执着为虚妄的见解,可谓是殊途同归。观念为物质的反映而其根源,思想是物质运动之最高的形态,故龟毛兔角,初,镜花水月,终成虚幻。佛法主张一切法因缘生,唯识所现,故转依发展,主客一致、能所相应不为功。俗非有,真空不空,此正与现象与本质、感觉与理性辨证的发展,马恩哲学所谓从现象中求本质,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,与佛法所标从有为法到无为法,从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4643087.html
  •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给弟子们的一封信

    存在,如梦见自己的房屋毁坏而产生痛苦以及梦见新得房屋则感到快乐等。如此,痛苦一切法虽,但所以产生的迷惑,是因此如睡眠一样的无明和梦一样的幻景所致,除此而外没有一样是真实存在的。如虚空一样,从未产生无存在和阻碍过,因此,把无视为被称为迷惑。   迷惑产生于无明。何为无明呢?无明就是不知空性。了悟一切法为空性就叫明之智慧或了知无我之智慧。根据痛苦的本性而观修空性即称之为止息痛苦的圣法。...

    第七世咏给明珠多杰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344059.html
  • 有关说一切部的“三世、法体恒存”的论诤

    然而,针对世亲这一种否定“三世”的态度,说一切部的最终捍卫者众贤(Sa?ghabhadra;僧伽跋陀罗),在《阿毗达磨顺正理论》卷五十一中,即提出反驳世亲的话说:  若过去色是过去,不应于中...的话。这应该经文的根据才对!假如没有经文作为根据的话,则这一种说法肯定就是错误的。又根据前一段经文的说法:“若过去色非有过去,不应于中勤修厌舍,于无法可修厌舍;要过去色过去性,方可于中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846117.html
  • 福慧与善恶

    ,唯有依赖佛陀的启示,实际履行,日积月累,自有所获,得大受用。  人之一念心性,有理有事。理者,不变之体,广大精微,独一无二,如冰即水,天堂地狱,皆如泡影,作善作恶,亦。事者,无一事一法,不显明昭著,如水结冰,依正二报,一切宛然。所谓︰“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”凡夫众生不解冰即水之理,只见随缘之用,不见不变之体,所以从无始来,顺生死流,枉受痛苦,作善升天堂,作恶落地狱,执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047657.html
  • 佛教的概况

    部。上座部(以说一切部为代表)和大众部在教义上较大差别。两在部的主要差别是:  ① 对法(事物、存在)的认识。大众部认为“过去未来,体”、“现有体用,可名实”,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,过去的已经灭了,没有实体,未来的没有生起,也没有实体,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;说一切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,过法、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的,即所谓“法体恒”、“三世”,被称为我空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852799.html
  • 玄奘法师与唯识学——纪念玄奘法师圆寂1335年

    属于因缘生法,指有为法的一切现象,包括因缘果,由于是生灭法,如梦幻泡影,幻。因缘生法通于三世,扩大其范围,充满空间时间,法法相望都密切关系。此依他起性,带有六识妄见,属染污性的;若听闻正法,...业力又不同的根身器界变现。阿赖耶识受熏持种,种子生现行,现行又熏为种子;缺缘现行,种子即潜伏,此潜伏的能力,仍相续不断。以生灭故非常,由相续存在故断,断非常,空间宽,时间长,生命延续流转,成为有情...

    惟贤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2254868.html
  • 部派佛教对大乘佛教的影响

    无实体;出世之法,颠倒起,道(八正道之类)及道果(修行果位),皆是。唯此是,世间皆假。”这是说世界一切事物本来虚假而不实在,只是由于人们的错误认识(“颠倒”...派认为,现在世(今生)尽管也是由五蕴和合而生,变化无常,但它毕竟体(形体)有用(作用),因此可以说它是存在的;但是,“过去未来,体”.过去世是“曾&...

    罗衡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155327.html
  •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

    一切部。上座部(以说一切部为代表)和大众部在教义上较大差别。两在部的主要差别是:①对法(事物、存在)的认识。大众部认为“过去未来,体”、“现有体用,可名实”,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,过去的已经灭了,没有实体,未来的没有生起,也没有实体,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;说一切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,过法、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的,即所谓“法体恒”、“三世”,被称为我空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3255722.html
  • 三自性trisvabhava的语义分析

    而是以“义(境)”作为遍计所执性的讨论对象,这种心内所起的“境”,是语言、概念的根本,凡夫由于对心内“的境”起的执着,继而,以语言把所执的实境具体表示出来,故此,这些语言也就成为种种执着的...种子所变影象,属依他起性,其相与颠倒执着的我实法性质不同,故这类由因缘变的相分,应全无,故说此派为“相唯识说”)。  (3) Parikalpita-svabhava在唯识今学中表示所取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457275.html
  • 辩中边论

    真现故。皆。境无故识无者。谓所取义等四境无故。能取诸识亦。复次颂曰 虚妄分别性 由此义得成 全无 许灭解脱故   论曰。虚妄分别。由此义故成。如所现起故...谓依他起。三苦相故。三和合苦。谓圆成。苦相合故。空有三者。一无性空。谓遍计所执。此无理趣可说为。由此非有说为空故。二异性空。谓依他起。如妄所执不如是有。一切种性全无故。三自性空。谓圆成。二空所显...

    世亲菩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158292.html